世界今日报丨激活红色文化资源,为乡村振兴赋能

来源:光明网时间:2023-07-05 20:48:19


(资料图)

在当今的中国,乡村振兴已成为国家战略的核心,在这个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的激活与乡村振兴的结合,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如何激活这些红色文化资源,使其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已成为我们所关注的焦点。

运用红色文化资源,促进产业兴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通过运用红色文化资源,推进农村工业、服务业的发展,改变农村劳作形式单一的情况。运用红色文化资源,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农村产业链。首先,要进行系统规划,形成可行性的发展路径。基层政府部门需要结合本地区的特色文化资源,充分考虑当地的产业优势、区位优势、环境优势、科技优势、人力资源等现实条件,统筹规划,长远布局,力图实现最大效益。其次,要注重本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宣传。通过研读史书、走访调查等方式深入挖掘本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文化资源既可以是纪念馆、徽章、或具有纪念意义的生活用品等实物载体,也可以是抗战老兵讲述的抗战故事等。通过保护和修缮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特色的红色文化基地,增强本地区的知名度。宣传红色文化资源,吸引客流量,推动农村瓜果、粮食等特色农业、食品加工、产品制造等基础工业、餐饮、培训、旅游等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形成产业布局合理、产业转型升级的效果。最后,注重策划活动,形成文化品牌。例如,可以选择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或是中国传统节日,根据每个节日的特点,把节日与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相联结,形成活动策划,增加客流量。例如:五一劳动节可以开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红色体验项目,增强人们对革命岁月的体验感,帮助人们忆苦思甜,感恩当下的幸福生活。除此之外,还可以邀请抗战老兵为受众讲述抗战故事,并利用VR虚拟技术、5G技术、视频剪辑技术等予以呈现,发挥教化意义。

发展红色文旅产业,加强生态建设。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绿色生态建设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一方面,红色文化中蕴含的价值观念能够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村民对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有着高度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红色文化资源对当地村民具有较强的教化意义。当地基层政府要注重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中勤劳俭朴、作风优良、热爱家乡等元素构建农村气质,对村民进行教化,提高村民自我约束的意识和能力,帮助村民形成良好生活习惯,引导乡村生态建设朝着“绿色、和谐、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让红色乡村“靓起来”。另一方面,以开发利用红色资源为抓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要注重保护、修缮红色文化基地,完善基础设施,用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助推乡村绿色生态发展。第二,加强环境保护监管力度,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对违规排放污水、废气、破坏植被、乱丢垃圾的行为予以惩处。第三,开发“红色+美丽乡村”的特色化发展模式,红色和绿色相结合、自然和文化相融合,产生加成效应,打造生态宜居的特色品牌、既提高村民的生活品质,又助推旅游业的发展。

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涵育乡风文明。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红色文化是党领导人民在革命中锻造出来的,彰显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和审美品格,体现着中国人民认知追求的君子风范,蕴含着舍身报国、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追求真理等精神内涵,是乡风文明形成和发展的文化源泉。把红色文化与乡村生活生产活动全面融合,将红色文化体现和倡导的价值观和发展观纳入乡村日常生产、教育、文化、娱乐活动中提高群众的红色文化素养。涵育乡村文明,第一,要大力宣扬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通过组织拍摄纪录片或是创作红色话剧、红色歌曲的形式纪念革命英烈,让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地接受红色文化这一营养剂的熏陶,运用好农村的红色资源,为农民打造精神家园,走好文化兴村之路,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助力乡村振兴建设。除此之外,要推动红色作品、红色活动进校园、进工厂,发挥思想教化作用,弘扬正能量,帮助村民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良好的品质。第二,要结合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展乡风文明建设活动。对孝老爱亲、睦邻友好、投笔从戎等行为进行评比、表彰,帮助乡村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第三,定期性举行红色文化教育活动。红色文化教育活动既可以以灌输的方式进行,也可以举办活动以物质激励的方式引导群众自行创作。群众创作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村民的接受程度会更高,并且群众创作的过程也是查找信息,扩大知识面,自我内化道德理念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农村中村民的文化程度不一,针对大学生、基层干部、女性、老年人等不同群体差异化地开展活动,才能够产生最大的效果。利用红色资源进行教育,培养团结一心,互帮互助、拼搏向上的乡风。

传承红色基因,强化治理效能。红色文化是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宝贵财富,具有普遍性、真理性、民主性的特征。传承红色基因,强化乡村治理效能。第一,要常态化长效化地对农村基层干部进行革命文化教育,增强农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帮助基层干部清醒头脑,回顾初心,强化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引导基层干部务实努力,为家乡的发展和人民的美好生活贡献力量。第二,依托农村红色文化的历史背景,可以借鉴红色资源中和政府治理、基层建设、群众动员等主题相关的历史经验,构建和完善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基层干部要常学常新,对于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要扑下身子予以解决,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以获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拥护。第三,增强乡村治理的民主性,基层干部要时常到村民家中走访,切实了解村民的实际生活,倾听村民的心声,不断的优化乡村治理方式。

开发利用红色资源,促进人民生活富裕。开发利用红色资源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不仅可以增加集体经济的收入,还可以促进农民就业,拓展农民收入来源。首先,开发红色资源可以为基层领导干部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用于完善基础设施和举办乡风文明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让贫困家庭得到兜底保障,还可以改变农村的面貌,使其更加宜居。此外,随着客流量的增多,也会吸引商户入驻,提供就业岗位,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其次,农民可以利用本土优势,如当地的历史文化、红色旅游资源等,打造特色民宿和推出当地美食。这些特色产品和服务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消费,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同时,这种本土特色的产品和服务也可以提高当地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乡村振兴的全面发展。

以红色资源为抓手,促进乡村振兴,挖掘农村发展潜力,具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双重意义。各地区要高度重视红色文化这一特色资源,在修缮、保护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创造经济价值,改善村民的生活质量,实现农村的充分发展。在开发的过程中,要统筹兼顾,综合考虑各方面要素,积极向示范村学习,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促进经济、文明、生态、治理同步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通过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缩小城乡差距,提高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兰清卿,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来源:光明网

关键词: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银鹏控股公司:业务交流促提升互学互鉴共进步|世

3月2日,银鹏控股公司董事长刘懿婷带队前往中粮集团期货公司进行业务学习和交流。中粮期货公司从业多年、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风险管理专家现场更多

2023-03-07 17:52:41

我国首个万吨级钠离子电池材料项目在山西综改区开

山西晚报讯(记者温丽芳通讯员张晓茹)日前,总投资约11亿元的山西华钠铜能(碳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万吨级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项目在山更多

2023-03-07 11:51:14

建行阳江市分行:践行金融惠民理念-全球关注

2月24日,随着客户办妥抵押登记手续并成功放款,标志着阳江市建行“带押过户”业务取得历史性突破。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鼓励推广二手房更多

2023-03-07 11:53:21

焦点简讯:证监会同意三超新材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

中证网讯(记者昝秀丽)证监会网站3月6日消息,证监会发布关于同意南京三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来源:中国证更多

2023-03-07 09:57:39

美股航空股6日全线走低

中证网讯(记者赵中昊)当地时间周一(3月6日),美股航空股全线走低。据wind数据,截至收盘,波音跌1 49%,美国航空跌1 47%,达美航空跌1%,更多

2023-03-07 09:43:44

世界热资讯!晋钢控股集团荣登2022山西省品牌十强

近日,“品牌强国(龙城)论坛”在太原举行,发布“2022中国上市公司品牌500强”以及“2022山西省品牌100强”。晋钢控股集团以218 9亿元的品牌更多

2023-03-06 17:38:52

手绘报告:2023预期目标

【来源:中国政府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发至邮箱newmedia@xx更多

2023-03-06 16:46:31

惠州首笔数字人民币缴纳税费业务成功落地

3月1日,TCL科技集团财务有限公司拿到了全市第一张使用数字人民币账户缴纳税款和非税收入的完税凭证,标志着惠州市首笔数字人民币缴纳税费业务更多

2023-03-06 11:50:50
    首套房公积金利率下调原来贷款也下调吗首套房公积金利率下调原来...
    政府回购商品房意味着什么政府收购商品房的首要目的是稳定市场。...
    把自己房子卖了再买算首套房吗买过一套房卖了再买算首套房。简单...
    买房交首付注意事项有哪些1、核实开发商五证。在交首付时,需要先...
    房屋契税征收比例契税税率的缴纳一般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面积小...
    房山区住建委近日发布《房山区2022年第二批毕业大学生对接保障性...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15-2022 当代财经网  www.ddcjw.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19  联系邮箱: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