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维权,依法索赔:证券虚假陈述纠纷解决途径解析
导语:理财文化万里行,基金走进千万家。欢迎大家搜索【华夏基金投资者教育基地】,关注“加强投资者维权教育”主题投资者教育活动,解锁更多理财知识。
在全面注册制时代,信息披露不仅关乎投资者权益保护,更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然而,实践中仍存在部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情况,其虚假陈述行为会侵害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那么,当我们因上市公司虚假陈述而遭受损失时,应该如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索赔需要满足哪些条件?维权流程又是怎样的?本文将为您一一解答。
何为证券虚假陈述纠纷?
证券虚假陈述纠纷,指的是信息披露义务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在证券发行、交易及相关活动中对外披露的信息中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等违法行为,致使投资者在交易中产生损失,进而引发请求民事赔偿的责任纠纷。
其中,虚假记载即信息披露义务人在公告中编造不存在的事实,最典型的表现为财务造假,如虚增营业收入、虚减负债、伪造关联交易、虚构资产规模等;误导性陈述指信息披露内容虽不完全虚假,但表述模糊、存在歧义或故意夸大、缩小关键信息,致使投资者产生错误理解;重大遗漏即信息披露义务人未披露依法应当披露的重要信息,如未及时披露重大诉讼、仲裁、关联交易、高管违规行为、财务状况恶化等可能影响公司股价的关键事项。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投资受损的投资者均具备索赔资格。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虚假陈述侵权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投资者主张赔偿须同时满足以下几项要件:
第一,行为具有违法性。即信息披露义务人未按法律规定履行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信息披露义务。
第二,存在实际损失。损失包括投资差额损失、佣金和印花税等。比如,投资者以较高价格买入股票,而后因虚假陈述被揭露,股价下跌,投资者卖出股票后产生的差价损失,以及交易过程中支付的佣金和印花税等,都属于损害事实的范畴。
第三,具备因果关系。投资者的交易决定及损失结果,必须与虚假陈述行为之间存在法律上所认可的因果联系。换言之,投资者须证明其交易行为是基于对虚假信息的信任。
在司法实践中,法院通常借助“三日一价”来界定投资者是否符合索赔条件。“三日”具体指实施日、揭露日(或更正日)和基准日。实施日为虚假陈述行为发生之日;揭露日是指虚假陈述内容首次被公开曝光并为市场所知悉的时点;基准日则为确定损失计算截止期限的日期。“一价”即基准价,一般为自揭露日至基准日期间每个交易日收盘价的平均价格。
证券虚假陈述纠纷案例分析
案例一:财务造假被处罚,多名投资者索赔成功
2016年至2017年间,江苏某农业生物公司在多期财务报告中虚增营业收入与成本,并存在环保信息披露不实、高管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临时公告信息披露不准确等违规行为。随后,江苏证监局对该公司作出责令改正、警告及罚款60万元的行政处罚,相关责任人员亦被处以警告和罚款。
虚假陈述行为曝光后,该公司股价出现连续下跌,导致大量投资者损失。证监会于2019年底对该案作出行政处罚。此后,多名投资者相继提起民事诉讼索赔。根据2024年9月该公司公告的民事判决书,终审判决其向原告赔偿投资损失共计8624.01万元。
(案例来源:深圳商报,《公司热点|辉丰股份被裁定拍卖近九千万股股权,224名原告诉其证券虚假陈述》,2025.2.11。)
案例二:业绩预告“反转”,投资者维权胜诉
2024年1月11日,某上市公司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度实现净利润3740万元至5610万元。然而,2024年4月13日,该公司发布业绩修正公告,将净利润调整为亏损5000万元至5800万元。
此次业绩预测由盈转亏,差异幅度巨大,远超合理范围,构成信息披露的重大偏差。该公司解释称,差异源于部分设备销售收入确认时点未获审计机构认可。该修正公告发布后,公司股价于4月15日、16日连续两日跌停,投资者损失惨重。
监管机构认定,公司业绩预告披露不准确,构成信息披露违规,相关责任人未勤勉尽责,也需承担主要责任。基于此,部分投资者提起诉讼并在一审中胜诉,法院判决公司对投资者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根据判决,凡在2024年1月11日至4月12日期间买入该公司股票,并在4月12日收盘时仍持有的投资者,均有权依法主张赔偿。
(案例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五公司虚假陈述案股民胜诉,后续索赔有望“同案同判”》,2025.8.29。)
投资者诉讼维权途径指引
一、确认维权资格,备齐索赔材料
1、快速自查是否符合索赔条件
核查涉案公司是否已被证监会或地方证监局作出行政处罚;确认自身买入股票的时间:是否在“虚假陈述实施日”至“揭露日(或更正日)”期间买入涉案公司股票;确认自身持有股票的时间:是否在“揭露日(或更正日)”后卖出或继续持有该股票(若在揭露日前已卖出,且未产生损失,则不符合条件);核实是否存在实际损失,即是否因股价下跌产生了投资差额损失、佣金及印花税损失。
2、准备3类关键文件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虚假陈述侵权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第二条,原告提起证券虚假陈述侵权民事赔偿诉讼,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需提交以下证据或者证明材料的:证明原告身份的相关文件、信息披露义务人实施虚假陈述的相关证据、原告因虚假陈述进行交易的凭证及投资损失等相关证据。
二、选择合适维权途径,降低维权成本
1、单独诉讼
投资者可自行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适用于损失金额较大、希望单独推进案件的投资者。优势是案件进度可自主把控,劣势是需自行处理立案、庭审、证据提交等法律事务,对投资者的法律知识和时间精力要求较高。
2、共同诉讼
多名受损投资者联合提起诉讼,推选代表人参与诉讼程序。优势是可以分摊维权成本(如律师费、诉讼费),提高诉讼效率,同时增强对上市公司的谈判筹码。
3、依托专业律师
证券虚假陈述维权涉及复杂的法律认定(如实施日、揭露日的界定、损失金额的精准核算)和司法程序,普通投资者难以独立完成。建议委托专注于证券虚假陈述纠纷的专业律师代理。警惕“私下和解”陷阱,避免合法权益被削弱。
三、重视诉讼时效,及时主张权利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虚假陈述侵权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相关规定,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件的诉讼时效为3年,自投资者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损之日起计算。建议满足条件的投资者尽早启动法律程序,避免因时效届满而丧失胜诉权。
另外,即使上市公司处于ST状态或已退市,投资者仍可依法申请赔偿。在司法实践中,已出现多起投资者从ST公司乃至退市主体中成功获赔的案例,因而不应因公司自身经营困难而放弃合法维权。
证券虚假陈述索赔是一项具有较强专业性与程序性的法律行动。投资者既要准确理解自身是否符合法定索赔条件,也需善于借助专业法律服务,严格按照法定时效和程序主张权利。随着我国证券民事赔偿制度的持续完善,投资者维权渠道不断畅通,积极行使诉权不仅是对个人权益的有效保障,也是参与构建透明、规范证券市场的重要实践。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投资需谨慎,详阅基金法律文件。该文章仅限华夏基金投资者教育基地开展投资者教育,未经授权禁止第三方机构或个人以任何形式进行传播、剪辑。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
相关阅读
-
11-19
推荐阅读
-
-
银鹏控股公司:业务交流促提升互学互鉴共进步|世
3月2日,银鹏控股公司董事长刘懿婷带队前往中粮集团期货公司进行业务学习和交流。中粮期货公司从业多年、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风险管理专家现场更多
2023-03-07 17:52:41
-
-
我国首个万吨级钠离子电池材料项目在山西综改区开
山西晚报讯(记者温丽芳通讯员张晓茹)日前,总投资约11亿元的山西华钠铜能(碳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万吨级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项目在山更多
2023-03-07 11:51:14
-
-
建行阳江市分行:践行金融惠民理念-全球关注
2月24日,随着客户办妥抵押登记手续并成功放款,标志着阳江市建行 "带押过户 "业务取得历史性突破。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鼓励推广二手房更多
2023-03-07 11:53:21
-
-
焦点简讯:证监会同意三超新材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
中证网讯(记者昝秀丽)证监会网站3月6日消息,证监会发布关于同意南京三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来源:中国证更多
2023-03-07 09:57:39
-
-
美股航空股6日全线走低
中证网讯(记者赵中昊)当地时间周一(3月6日),美股航空股全线走低。据wind数据,截至收盘,波音跌1 49%,美国航空跌1 47%,达美航空跌1%,更多
2023-03-07 09:43:44
-
-
世界热资讯!晋钢控股集团荣登2022山西省品牌十强
近日,“品牌强国(龙城)论坛”在太原举行,发布“2022中国上市公司品牌500强”以及“2022山西省品牌100强”。晋钢控股集团以218 9亿元的品牌更多
2023-03-06 17:38:52
-
-
手绘报告:2023预期目标
【来源:中国政府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发至邮箱newmedia@xx更多
2023-03-06 16:46:31
-
-
惠州首笔数字人民币缴纳税费业务成功落地
3月1日,TCL科技集团财务有限公司拿到了全市第一张使用数字人民币账户缴纳税款和非税收入的完税凭证,标志着惠州市首笔数字人民币缴纳税费业务更多
2023-03-06 11:50:50
-
理财
